目前分類:閱讀心得 (1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SEVEN1.JPG 
 
  這實在是一本很有趣的小說!全書以e-mail構成,用書信體寫小說或許是老梗,但《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不同於往。(好吧,它跟《失眠北風吹來愛情》相同,因為那是第一集,這是第二集,可是咧,我還沒看第一集/笑)
  
  1.e-mail有明顯的時間往來,書裡不用『詳細的報時法』,而是清楚標示距離上一封信多久,不用讀者自己推算,簡單又好懂!
  
  2.電子郵件可以自己設定擋信系統,這跟一封信寄出去半個月後才退回來說『查無此人』是絕對不一樣的感覺。
  
  3.最重要,它的語言活靈活現,男女主角有默契(←第一集培養的),互相了解,毫不拘謹,甚至可以說唇槍舌劍,往來不絕。一般小說不會用到的口語、贅字,這裡都使用得恰如其分。真是如此、如此、如此適當!有時信件點開來就只有『!!!』三個驚嘆號,而另一方則回覆『我喜歡你的驚嘆號!!!』
  
  總而言之,這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一本email小說,輕鬆,有趣,易讀。男女主角之間的角力拔河是讀者關注的焦點,未到最後不見分曉,實在精彩!想輕鬆一下、娛樂一下,《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會是極佳的選擇!
  
  PS兩集封面並列如下。
 SEVEN4.JPGSEVEN2.JPG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ite2.JPGwhite3.JPG 
  
  我手上是舊版,封面看起來比較復古。
  
  『她是一個跛了一隻腳的美女,而我就是那隻跛腳。我是縫入她衣服摺邊的磚塊,是她的絆腳石。』——雅絲卓不可自抑地崇拜著自己的母親,母親貌美、聰慧、堅強、獨立、自傲,母親是詩人,母親是恆常不動的太陽,她則是圍繞著母親的小行星。她是母親的絆腳石,沒有她,母親可以自由地悠遊世界各地,不須料理繁瑣的俗務。
  
  雅絲卓認為自己使母親跛腳,看完全書我發現事實是她媽使她跛腳:她在寄養家庭被一槍打爛了屁股,必須拄著拐杖走路;她的母親殺人被關進監獄,然而心是自由的,她媽可以自由穿透牆壁來去,雅絲卓卻被囚禁於寄養家庭之中,全書以詩的語言泅游在母親的星系——母親告訴她『務必要將詩詞默背於心,它們必須成為妳的骨髓。就像添加在水中的氟化物,它們可以使妳的潔白心靈免於受到世間墮落的污染腐蝕。』她以詩一般的語言泅游全書,描述的卻是墮落腐蝕——她有時領略,有時背叛,或許靠近太陽到幾乎焚燒,或許運行到最遠的那一端。
  
  12歲,青春期,叛逆的最高峰。她媽媽居然在女兒12歲時殺了一個男人,只因那男人羞辱她,她享受凌遲對方的快感,最後以夾竹桃等各類含毒枝葉混合80美元的藥物殺了對方。雅絲卓的母親被帶走,她12歲便失去母親的滋養,從此流徙在各式的寄養母親裙下,直到她18歲獲得法律上的自由。而母親在她21歲時上訴成功,被釋放出獄。
  
  最近緯來日本台播映日劇『兩個媽媽』,在日本原名『Mother』,『t』是個尾巴長長的十字架,劇中奈緒說『一般都說父母對子女是無條件的愛,其實子女對父母才是無條件的愛』,這是因為她5歲時便被生母拋棄,年幼的孩童對父母存有無可取代的依賴,這是天性,即使被父母虐待,泰半認為是自己的錯,仍舊不希望與父母分開,年幼的孩子對父母確實存有無條件的愛,然而青春期是個重要的轉折點,所以汪培珽有本教養書叫《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指5-15歲),不同的家庭,孩子跨過青春期的分水嶺,誰對誰是無條件的愛或許才見真章。(理想狀態當然是雙方都有無條件的愛)關鍵就在於,孩子能不能蛻變為完整的成人,如果孩子無法蛻變成完整的人,去愛都有問題,何況是無條件的愛,一般成長文學就是探討這塊。
  
  如果母親在身旁,或許雅絲卓還會環繞著母親度日直到母親死去;然而卓然不群的母親被拔離了她的生命,她必須自我摸索;別寄望收養家庭會有她真正的母親,她們通常不就是為了錢嗎,好心的收養媽媽將她當贊助人,一般的收養媽媽把她當傭人使喚,沒有心的收養媽媽眼裡沒有她。她自幼沒有父親,她渴望一個父親,母親卻告訴她『爸爸是可有可無的。相信我,妳運氣很好。』在寄養家庭中,她遇到各式光怪陸離的收養母親,卻也沒有遇見一個爸爸,她常為父執輩躺下,奉獻自己青春的花蜜。
  
  她信仰基督(以背離母親),跟收養媽媽的男人(或室友的男友)亂搞,她崇拜鄰家的妓女,為了半包大麻跪在野地吸吮陌生人的陰莖,她乞討、挖垃圾為食,她出於嫉妒拒絕為愛她的人伸出援手,她嗑藥,嗑藥時想起自己幼年曾被母親拋棄。原來不是第一次了。母親將她丟給保母,在外四處遊蕩呼吸自由空氣一年左右。
  
   當一個好母親不容易,首先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照顧小孩,一旦失去時間,母親就畏懼失去自我的空間,簡媜生產後想每日保有一小時的寫作時間,沒多久就胃潰瘍了;在莫妮卡.拉屏的《活著》中,莫妮卡也是想保有自我的空間,將孩子託給24小時的保母,導致親子更加疏離,後來兒子殺了14個女生。不說那些遙遠的例子,在我看這本書時,放龍捲風在床上爬,他一個往前栽,頭著地掉到床下,腫了一個包,我昨晚看書疏於餵奶,現在乳腺塞住,微燒。上個月結算後我看了不少書,相對的,上個月我唸給小芝心的繪本少之又少,平均一下,一天不知道有沒有一本。(理應是一天三大本。)
  
  可以說母親享有愈大量的自我時間,小孩子就可能愈慘。雅絲卓的狀況簡直慘慘慘,不知道怎形容才好。全書行進到400頁後,我才彷彿看到本書的重點,我猜作者心中先有了這副風景,才往前去編寫這樣一本小說,全書445頁左右,重點精神放在400頁以後,大概可以類比《絕代雙驕》裡的蘇櫻了。雖然待產房裡的那一幕我沒有很認同,我在生產時並沒有想起我的媽媽,我所聽到的其他產婦也沒有,或許有人想在心裡吧。
   
  這本小說我就是把劇情全部說出來,也值得沒看過的人一看,作者的文字如詩如夢,那是我無法描述的範疇。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TH1.JPG 
    
  看這本書時心情五味雜陳,我不知道自己該持什麼立場,但一直很難過。
  《活著》由哈洛.蓋聶與莫妮卡.拉屏合著,我猜是莫妮卡口述,哈洛執筆潤飾吧。
  1989年12月6日,12月6日剛好是我弟生日,換算一下,民國78年,也就是他滿2歲那天,我家說不定吃了蛋糕。1989年12月6日,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學院發生全球首樁校園槍殺案,凶手闖進校園隨機開槍,掃射了14名女學生後自殺身亡。今年我弟要滿23歲了,所以是21年前的事。
  這名凶手叫馬克.拉屏。他是莫妮卡.拉屏的兒子。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f1.JPG 
  
  看到這本書的簡介時我就迫不及待報名試讀,每天殷殷期盼開獎,看到榜上有名實在太開心啦!實在是這本書的設定太合我的口味(因為我是個幼稚的卡瑪主義者),拿到書後,我當然飛也似的掃完,實在太滿足了!
  
  《如果,這是天意》,英文原名《The Krama Club》,在報名試讀時暫名《卡瑪筆記》,其實我跟一票書友都比較喜歡《卡瑪筆記》這名字(行銷:請定義何謂一票),直接把『卡瑪』點出來比較有威力!也可以騙一些玩噗浪的人從書架上拿起來翻閱以為這是一本如何騙krama的筆記。
  
  《如果,這是天意》算是校園小說吧!曼蒂有兩位知心好友、一個交往兩年的超棒男友(根據曼蒂說法,在高中時期交往兩年等於兩世紀那麼久),家庭和諧,生活中唯一的小小困擾就是男友的SAT考太好(←在美國申請大學的重要依據),不過她的功課好,去補習考個第二次應該也OK。還有一點,她一直很羨慕『完美小姐』海瑟,她的頭髮又直又亮,齒如編貝,有完美的皮膚與化妝技巧,連身上的衣服都像從流行雜誌COPY出來的一樣,她真想像她一樣。
  
  不過那也不重要!現在重要的是她把男友的照片投稿到《新潮少女》(←就是那種少女聖經)的專欄『我的男朋友』,居然從每月好幾千封的信裡被選上了!(←數值來自曼蒂)這下子他們立刻變成校園焦點,而且他們也獲邀參加全校都想參加的超豪華頂樓派對!(←全校都想參加這點也是曼蒂講的。)
  
  誰知道……就因為曼蒂把男友的照片投稿到《新潮少女》,讓他從草變寶炙手可熱,於是就被搶走了……(交往了兩世紀的男友!)
  這世上還有天理嗎?還有正義嗎?你說、這還有卡瑪嗎!
  Krmam這單字用佛教的觀念解釋,類近於『因果輪迴』,講更淺顯一點,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曼蒂一生良善行事,雖然沒有鋪橋造路,卻也沒有枉殺無辜,為什麼、為什麼她要遭受男友的無情背叛?再看看她的兩個知心好友,一個被男友劈腿、一個被男友栽贓,但是傷害她們的人,居然一個比一個混得好,順心如意、幾乎就要飛黃騰達!
  
  冥冥之中自有卡瑪,如果卡瑪運作得太慢,就讓她們替卡瑪行道吧!曼蒂跟兩位好友把多行不義之人列進他們的卡瑪筆記(其實就是三個前男友跟狐狸精一枚),想出最周詳的卡瑪之道回報他們!
  沒錯沒錯,這本書深得我心就在這段,朋友啊!(←誰)難道大家可以忍受壞人有好報嗎?像這種惡意劈腿的男人、這種栽贓女友的爛人、這種到處跟人上床的x人、難道不應該好好處罰他們嗎?卡瑪俱樂部上啊,我是妳們的忠實粉絲!這段替卡瑪行道的過程實在太精采,讓我頻頻大喊『yes』,左鉤拳、右鉤拳、直拳、KO!
  
  But......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but的but來了,因為卡瑪俱樂部過度干擾卡瑪的運作,造成卡瑪的反撲,俱樂部成員在生活中一一遭遇不幸,她們追根究底想找出元凶,卻發現,凶手就是卡瑪俱樂部?
  
  其實卡瑪俱樂部讓我想到日劇《富豪刑事》(深田恭子主演的歡樂片)其中一集,由某個卜算名人組成的團體,每月發行會報,上面詳列了對會員不利之人,於是其他會員就會處心積慮陷害那個人,營造出『意外』的樣子,因為會員人數之多分佈日本各地,加害人與被害人素不相識,根本沒有犯罪動機,最後就以『意外』結案。也就是說,這是個超大型卡瑪俱樂部。然而因為他們愈玩愈大鬧出人命,最後就被警察抓了。
  
  好吧,那相較之下,卡瑪俱樂部在搞出人命前幡然悔悟,進而改變運作型態,這也算功德一件。(反正該受教訓的人也都已經受到教訓了。)
  
  《如果,這是天意》還有一點深得我心,就是女主角輕鬆、簡單、幽默又不膚淺的敘事風格,雖然稱讚一本翻譯小說文筆流暢不知道是稱讚作者還是譯者(那就both),但我看完《如果,這是天意》,很想再去翻閱作者的其他書籍,查了一下,其他作品有《忠誠吾愛》跟《忠誠檔案》,希望一樣好看! 
  
  ps1:謝謝八正文化提供試讀機會!本書預定11/24出版。
  ps2:原來『道』在美國會被發音成『逃』。 
  ps3:列舉書裡我喜歡的兩個橋段。
  一個是聽說全校最有錢也最自大的紈褲子弟花了1萬5千美金請老師把他的成績從C改成B。曼蒂:如果要花那麼多錢叫人家幫你改成績,至少也應該改成A才對。(我也這麼想!)
  一個是那個混帳男友甩了曼蒂後,隔天混帳男人在臉書上的感情狀態就從曼蒂的名字變成另一個人的名字。曼蒂:那天晚上我登入時,她就像變魔術一樣在那裡,而我也像變魔術一樣不見了。……彷彿臉書是感情狀態的正式紀錄管理者,不管是分手還是交往,都得在這個神聖的線上戶籍單位登記了,才能算被認證與被認可。
  ps4:保留我還頗喜歡的原文書封。
 
krama2.JPG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P1.JPG
  
  
  這明明是本很正常的張小嫻,不知道為什麼要取這個書名,害我一度很不想看它。《我的愛如此麻辣》聽起來就是給很麻辣或是愛麻辣的人看的,本小姐可是溫良恭謙儉讓質樸敦厚好嗎!(咳)
  
  書名跟麻辣扯上關係,大概是繼承父業的關係。
  夏如星從突然亡故的父親那裡,接下了他一生的志業、浪漫、愛與鄉愁——麻辣火鍋店。什麼都不會的她,完全不曉得湯底秘方是什麼的她,堅持著把老爸的麻辣火鍋店營業下去。
  不過這不是一本『麻辣火鍋店』教戰手冊,而是一本情書集,由一封又一封的情書組成。坦白說,這是一本很溫柔的小說,比照辦理,我以後可以寫本《我的愛如此敦厚》,內容是家暴、情殺或SM。(喂)
  
  她知道他愛著她,只要是不笨的女人都可以察覺男人對自己的愛意,而她夏如星當然不笨,不過不小心傷害了他,讓他遠走非洲的馬拉威罷了。(還真有夠遠!)
  人笨也沒有笨第二次,所以她一封又一封的寫著信給他。她的爸爸去世了。她接下了麻辣火鍋店。她的爸爸有好多秘密。原來她的老姑姑還活著。她忽然多了兩個姊姊,一個來自四川、一個來自台灣。其實她愛他。
  
  雖然書是由一封又一封的信組成的,內容卻一點也不悶,嗯,我想只要有一點少女情懷在就不會覺得悶吧!(如果沒有少女情懷,只好斟酌著點看。)夏如星是個逗趣的女生,或許有一些瓜兮兮(←據說是四川話的傻瓜),但文筆不錯。(廢話)相較之下,浩山的信就顯得有些娘,是,他真的是個溫柔敦厚的男生,但遣字用詞有些娘是另一回事,我覺得張小嫻沒把浩山的信把握得很好,感覺很娘偶爾露一下man,不舒服,浩山的信算是全書唯一的敗筆,幸好篇幅不多。
  
  書裡面有香港女孩、四川女孩跟台灣女孩,不知為何台灣女孩的形象總是溫柔黏膩,香港人的認知是這樣嗎?(驚)台灣女生也可以很兇啊!(比這幹嘛)夏如星說『四川女孩罵人天下無敵,台灣女孩黏人天下第一,香港女孩欺負人天下無雙』。嗯,還有個遠在馬拉威並且四處亂跑的小沙彌,真是一本國際化的小說。(大誤)
  
  這實在不是一本麻辣的書(辣是受傷的感覺,怎麼那麼多人愛辣),推薦給溫柔敦厚又有少女情懷的人閱讀。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w2.JPGlaw3.JPG 
   
  坦白說,這本書很有趣,但我私心認為可以更有趣:這本書只記錄了作者第一年的法律生生活,這樣怎麼夠咧?
  
  瑞克——按照華人的說法——生長在一個律師世家,爸爸是律師,一拖拉庫親戚也是律師,事實上他們親屬的分法只有三種:律師、非律師跟醫生;醫生是唯一容許不是律師又有一個類別的職業。(至於他媽,律師的老婆不必是律師,是花瓶美女就可以了。)
  他爸認為他應該當律師,他媽則說他可以恣意過他的人生——長大後他了解『恣意過他的人生』代表可以任意選擇其他領域……當其他領域的律師,像企業、稅務或智財權。他想要的話,幫殺人犯辯護也可以。  
  雖然他真正有興趣的志業是魔術師,但一直不被家族承認,他又無法靠魔術維生,大學畢業後一直待在家當賴家王小五,最後還是選擇進入法律學院當個法律生。(美國制度是大學畢業後才去考法學院。)
  
  基於(一)他的SAT(美國申請大學的重要依據)考得還不賴,(二)LSAT(法學院入學考)只比SAT多了一個L,(三)夥伴告訴他LSAT跟SAT的水準差不多,(四)他相信了夥伴。剛開始他並沒有很認真準備LSAT,也沒去補習,然而(一)他SAT考得不賴是因為他有補習,(二)補習大幅提高他的成績,(三)他夥伴說謊,所以他最後,嗯……
  
  好,不管如何,他還是進入了某間三流法學院並寫下這本書,敘述第一年的法學生活。
  
  瑞克是個詼諧幽默的人,不過還算不上諷刺辛辣,就如第二章『發現馬屁精』所指,其實他是個相當認真的乖寶寶,就是愛開一些法律玩笑,賣弄一下聰明人的玩笑話,我覺得這樣也不錯,雖然沒有太多拍案叫絕的地方,但他的玩笑話也不會讓我覺得帶有惡意,或是感到不舒服,這之中尺度很難拿捏,有些帶了惡意的幽默風趣只會讓我感到尖酸刻薄而暗自不屑,《律師男孩》就沒這問題;也不排除這是因為他文前所說,『我重新建構了對話,也更動了一些細節。某些法學院作業及考試題目細項也已做修改。總而言之,請別告我。』(←好孬但很真實)
  
  我並沒有唸法律系,但我恰巧有好幾位唸法律系的同學,大芝心也剛好讀過幾年法律(當他聽到人家說『我有個同學唸法律系』時就會說『我的大學同學都唸法律系』),而且大芝心講話跟作者一樣非常機車幽默風趣,所以《法律男孩》讀起來還挺順的,可惜的是作者只讀了一年就寫書,很多舉例的案件都不夠經典有趣,無法引發我深度的認同,不過我也懷疑,作者讀完法學院才來寫書,會不會就變成《法律人》而非《法律男孩》,那還有什麼樂趣呢?希望作者順利當上律師後還是能保有赤子之心,寫寫美國律師追救護車的頻率、他如何在法庭上變魔術轉移法官跟陪審團的焦點。
  
  書中我覺得最妙的一段敘述是,很多滿腔熱血想伸張正義的學生進了法學院,也有很多想賺大錢過好日子的校園酷客進了法學院,很奇妙的是後來他們做的事情卻相反,好學生憑著好成績進了好的事務所接(或許黑心的)CASE賺大錢,而成績不好的校園酷客卻只能去公益單位謀差為群眾發聲,人生啊,真的很有趣,對吧?原來不是直直走,就能抵達我們的目的。而書中提到的法律生因壓力過大『酗酒、嗑藥、藥物成癮、罹患精神疾病』的問題也值得深思啊!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JPG 
    
  我們不是勇敢才去做,而是做了才學會勇敢。
  
  寇洛琳是個很一般的六歲小孩,很『一般』的六歲小孩有兩個面向,從小孩的角度看,她活潑、健康、好奇、活力盛望,對父母來說,六歲小孩到處惹麻煩(喂),有許多『貪心』的要求、問不完的問題、各種搞不懂的想法。(其實不難搞懂,只是忘了,忘了自己六歲時在想什麼,職場上有個說法叫『換了位置換了腦袋』,我覺得最貼切的應用是『兒童VS成人』、『小孩VS父母』,身份不一樣,想法會完全相反。哎,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寇洛琳剛搬新家,新家很大,但鄰居裡沒有跟她年紀相當的小孩,學校也還沒開學,父母又很忙碌(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嘛很忙碌,我用電腦玩餐城的時候也跟女兒說我在忙),她只好一個人到處探險,家裡有十四道門,第十四道平常鎖起來,打開來後是一堵牆,就是一堵牆。
  
  某天,寇洛琳發現門鎖被打開了,門後出現一條長走廊,通往另一棟公寓。那裡有『另一個媽媽』、『另一個爸爸』與其他鄰居跟一隻貓。
  另一個媽媽對她好好,那邊有各種新鮮有趣的玩具(原本的媽媽絕對不會買給她!),還有好吃的食物(原本的爸爸只會作黑暗料理!),連衣服都是她喜歡的,甚至貓咪都會說話!(雖然貓咪堅稱自己一直都會說話。)
  門的這一邊真是太有趣了!然而她吃飽喝足要揮手掰掰時,另一個媽媽卻要她永遠留下來……
  
  《第十四道門》真是本驚悚的兒童文學,過程簡直像拍鬼片,事實上也真有動畫問世,不過我覺得動畫裡的寇洛琳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學齡前兒童。(外國人長得比較早熟?)
  
  寇洛琳原本幸運逃出那個世界,卻發現真正的爸媽被抓到那邊去了,她必須去那裡救回爸媽,因為她知道:『如果心裡很害怕,卻還是不顧一切,努力去做,那就是真的勇敢。』我想這也是《第十四道門》要告訴小讀者的事。寇洛琳回到『那邊』後,發現還有其他小孩也被抓了,她必須一起救回來,哇嗚,這可真是項大挑戰,對吧?
   
   我想上小學後就可以看《第十四道門》,它篇幅短小,用詞簡要,小孩子通常都不怕死,但不怕死跟勇敢是兩回事,孔子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可見子路像小孩一般純真(咳),小孩子不怕死,是因為不了解『死』是怎麼回事,真正的勇敢是雖然害怕,但只要正確,就義無反顧去做。很多人來不及學會勇敢就長大了,除了日漸怕死,沒什麼長進。(←在說我自己)
  
  書裡面還有些對大人的小小諷刺,例如『另一個媽媽』要幫寇洛琳縫上新眼睛的時候告訴她『一點都不會痛』,寇洛琳知道『當大人說一點都不痛時就是會很痛』;寇洛琳發現爸媽失蹤後打電話報警,警察伯伯要她喝杯熱巧克力,上床睡一覺,爸媽就回家囉!(這位警察杯杯,你是郝思佳小姐嗎?)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1.JPG

  題外話,書名《被囚禁的音符》讓我以為會有『音樂天才兒童被囚禁後來靠著音樂求救成功長大後變成音樂家』之類的情節,看了發現是個小女孩失去她音符一般悅耳童音的故事,沒有我那些腦內劇場,不過這書名真的取得很美呀。原名是《The Weight of Silence》。
  
  《被囚禁的音符》是作者希瑟.古登考夫的第一本小說,我認為表現相當出色,坦白說我不喜歡其中的主要角色安東妮亞,可是這本小說還是相當值得推薦。(哎,討人厭的角色也不能全說是作者的錯,難道會有人為了尹志平不看《神雕俠侶》嗎?)
  
  這本書大約三百多頁,故事歷程從兩個小女孩失蹤到被尋獲,不過是一天之內的事情,因為作者巧妙地轉換敘述立場,事件飽滿充實又不顯拖沓。安東妮亞、凱莉、珮翠拉、馬丁、班恩、路易斯,小說視角在這六人間輕鬆地轉換,不時也追想過去帶進事件的前因後果,有些枝蕪的地方如果能修剪一下,讓鋪陳的懸疑氣氛更集中,效果或許能更好。
  
  凱莉現年七歲。她已經有三年未曾開口說話。
  凱莉有個哥哥,班恩,兄妹感情極好。
  凱莉的媽媽,安東妮亞,一個我稱之為『懦弱無用』也絕不過分的女人。
  路易斯,負責失蹤案的警探,安東妮亞的初戀男友。
  
凱莉上小學後,結識了『即使不說話也能了解彼此』的好友,珮翠拉。
  馬丁,珮翠拉的爸爸。
  
  小說採用了這六人的視角,除了凱莉視角採取第三人稱,其餘角色都是第一人稱。撇去具代表性的序幕不談,故事從發酒瘋的葛里夫拖著凱莉進森林開始。葛里夫是凱莉的爸爸,有酒精依賴症,酗酒後會打妻小,酗酒前則因為想喝酒心緒不定,總之,他如果不是一顆已經爆炸的炸彈,就是正準備爆炸,一家人(安東妮亞、班恩、凱莉)都怕他,只要他在就人心惶惶。他疑心妻子安東妮亞跟副警探路易斯有染,認為凱莉是路易斯的種。
  
  這天他又發酒瘋,拖著沒穿鞋子、一身睡衣的凱莉走進森林深處,隨後,珮翠拉因為看見熟人,也跟著跑進森林,珮翠拉家先發現女兒不見了,以為她跑去找凱莉玩所以到凱莉家找人,於是才發現凱莉也失蹤了。(一個發酒瘋的酒鬼當然不會留下紙條說啾咪我帶女兒去森林走走喔)而森林裡,醉酒的葛里夫踹女兒時失去平衡跌倒了,凱莉趁機跑進未知的森林深處,沒人知道她會發生什麼事……
  
  多重視角的好處是可以消悶,聽一個人講話久了會膩,可是聽不同的人講話可以保持閱讀速度,再者,作者也可以拋出不同的訊息,不能讓角色甲一下說A一下B自相矛盾,只好讓角色各說各話,由讀者自行推測事實真相,凶手並不難猜,大概進行到五分之三的時候就能知道凶手是誰(作者唯一的遮掩是讓受害者先暗示凶手,凶手才出場,如果在受害者暗示凶手是誰立刻從現有登場人物去猜,是抓不到人的,而且,受害者還誤導讀者),不過這是本懸疑小說,講實在凶手不太重要,看到五分之三時我都猜到凶手是誰了,卻還不知道受害者到底受什麼傷、有沒有死。
  
  要說《被囚禁的音符》有什麼瑕疵,除了可以刪去多餘情節,設定上也可以更均衡一些。本書雖然採用六個視角,六個視角分配到的比例卻很不平均,珮翠拉的情節有夠少,受害的明明有兩個家庭,珮翠拉家的部分不但劇情弱,珮翠拉更是弱弱弱(謎:你是水果日報在打星星嗎),中文的書封是『一個小孩拿著音符手鍊』,但有個外文書封是『兩個小孩牽著手』,象徵兩個小女孩之間的情誼,如果不加強珮翠拉的篇幅,情誼的重量便顯不出來,凱莉的突破跟著很弱;再者,作者大可利用珮翠拉狂放煙霧彈,替讀者帶來更多閱讀樂趣(就是懸疑氣氛啦)。又,因為凱莉『不說話』,所以凱莉的視角採用第三人稱,便跟其他視角顯得格格不入,如果是怕凱莉第一人稱會暴露出她不說話的原因(畢竟凱莉不說話的原因算是小說裡很重要的關子),可以把三年前的意外交給另一個當事者敘述就好,凱莉改為第一人稱可以拉近讀者的距離,珮翠拉的篇幅增加可以增添事件的臨場感——我是這麼認為啦。PS班恩的敘述口吻也可以再修一下,他講話跟其他成人好像,畢竟他是青少年,如果講話的感覺差不多,這麼多視角還有什麼意義?
  
  接下來我要罵安東妮亞,會有大量的劇情透露,不想被『雷』到就看到這兒吧,總之,《被囚禁的音符》巧具心思,值得一看。
  我要罵人了,說到這個安東妮亞吼——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re1.JPG
  
  原田舞葉的文字清麗圓潤,一字一句像一顆顆的珍珠,簡單地串成一串,卻蘊含感動人心的力量。
  
  『電影院的臨場感是電影誕生在這個世界的那一剎那就創造出的極致表演,即使經過了一個世紀,幾乎維持了當初的原貌傳承了下來。隨著汽車電影院、宅男宅女、家庭劇院的出現,電影的環境的確正在不斷變化,但電影院之所以沒有消失不見,是因為電影內的臨場感是追求「娛樂」的人類好不容易獲得的至寶。電影院是一級美術館的同時,也是舞台、音樂殿堂,是令人興奮雀躍的廟會現場。』——這是圓山步的信念。  
  她一出社會就進入東京綜合開發,堅持「在開發地區內建造以電影院為中心的文化設施」而受董事長拔擢,十七年,她投入了十七年,就為了實現她心中的願景,卻受小人誹謗而被踢出計畫。
  不能參與計畫的話,這個工作就沒有意義了。
  年屆四十、沒有其他工作經驗的她毅然遞出辭呈。
  誰知就像拍連續劇一樣,命運的電話在她遞出辭呈後響起——她的爸爸住院了,要動心臟手術。而且,她爸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債。  
  
  圓山鄉直,圓山步的爸爸。
  他這輩子最大的嗜好就是賽馬、麻將跟電影。
  他喜歡賭博,賭運卻不太好,屢屢積欠大筆債務,都是妻女幫忙善後;他邁入中年才有了一個寶貝女兒,幸好,他雖然活得不太光彩,女兒卻很爭氣,他理想中的晚年生活,就是去女兒建立的電影城,報出女兒的名字,免費看電影。
  他心血來潮想在八十歲前把高利貸那邊的債務還清,於是跑去跟朋友借錢——他說了一點小謊,他老婆住院要開刀——只要能在麻將桌上翻盤,他就可以把債務全數還清。
  不過三百萬全部輸光了,他懊惱得血管都快爆炸,心臟也幾乎停止跳動,嗯,是心肌梗塞,結果他成了那個住院開刀的人啦。
  雖然手術後安然無恙,可是冀望妻女幫他還債的美夢卻宣告破碎,他最驕傲的課長女兒成為失業人口,他的財產也被管收。
  啊,他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電影。
  幸好他們還有電影。
  圓山鄉直相信,只要向電影神祈禱,一切都會好轉。
  
  這部小說之所以好看並不只因為電影,就好像電影也不只是電影。
  因為這本小說深受感動的同時看到了『搶救麻豆戲院』的新聞,特別感傷。
  台南縣碩果僅存的麻豆戲院這個月底即將吹熄燈號:便宜卻老舊的二輪戲院,真的無法生存下去嗎?
  
  我第一次進電影院大約在我五歲左右,北部一間現已不存的老戲院,一部現在看來非常粗糙的恐怖片,是我媽帶我去看的,而且只帶我去;在電視上或許還可以忍受的蟒蛇在銀幕上好巨大,女孩尖叫、奔跑、汗溼的髮貼在驚惶的臉上葉片不斷拂過、一直跟在身後忽隱忽現急速逼近的蛇,臉、葉片、蛇、臉、葉片、蛇、臉、葉片、蛇——我大哭了,用小孩特有的尖銳音調大哭大鬧,整間戲院的人都無法看電影了,我媽安撫許久不見效果,只好帶我出場,我一直到踏出戲院才擺脫那條蛇,不過晚上牠又跑進我的夢裡。
  我沒有看完那場電影,我連電影的名字都不確定,但我應該是那位導演最滿意的觀眾。後來我堅持恐怖片要在電影院看,雖然成功的恐怖片讓我身處千軍萬馬之中也是孤身一人,但所有人一起尖叫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怕!
  
  我在彰化長大,彰化市只有兩間戲院,據說老闆還是同一個。
  我跟家人一起去看過忍者龜,跟整班同學去看侏儸紀公園,跟初戀去看冷門片:雖然沒有便宜的二輪電影,但冷門片通常有折價卷,到處都可以拿,折抵後只要100元。我喜歡的電影第二名由宮崎駿『魔女宅急便』跟迪士尼『花木蘭』並立,老闆大概覺得『花木蘭』是部沒人要看的『卡通』,所以被打入冷門片,我花400元進場看了四次,每次都又哭又笑,還真是少女心。基本上,動畫片在彰化都是100元,上台北後我為大芝心用原價進場看科南驚訝不已。(我離開彰化多年,現在或許漲價了吧。)
  
  好像扯遠了,都在講電影。不過看完《向影神祈禱》真的會想看電影,想進場看電影,想看《新天堂樂園》,想看《末路狂花》,想享受二輪電影院『坐久擱俗』。網路的發達讓我們習慣在看電影前先探聽一下風聲,或直接在電腦前看,大學時也寫過好幾次電影心得,不免找些影評觀摩,為了讓報告看似有些份量,總努力寫得有條有理,這個主義那個手法導演的心理剖析,可是真正動人的影評,是發自內心喜歡而寫出來的東西,不管看起來像不像樣(在小說裡,圓山鄉直也好,玫瑰花蕾也好),能讓人心想『啊!我也想看看這部片』,我想就是好的影評吧。
  
  好的小說也一樣。看完能讓人感受真心的觸動,就是一本好的小說。文化會變動,有大學生說把麻豆戲院剷除後可以改建麻豆電影城,水準媲美台南市的電影院,就會有人潮、錢潮湧入麻豆;為了還看不見的潮流剷除現有的傳統文化,大概也是台灣人的文化特點之一,但,文化確實會變動,文化變動時並非單一的力量可以挽留,只是文化的精神令人詫異的沒什麼改變。或許有一天二輪戲院、甚至2D電影都會銷聲匿跡,或許有一天文學之中小說的樣式會跟現在完全不同,但人一定都還需要感動人心的力量。
  
  這就是我看完《向影神祈禱》的感想。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ty1.JPG
  
  根據書本後面的解說,這是伽利略(湯川學)系列第四本,之前分別是《偵探伽利略》、《預知夢》、《嫌疑犯X的獻身》(長篇),另,第二個長篇(被歸為本系列第五本)《聖女的救贖》則是和本書《伽利略的苦惱》同時發行。 
  
  《伽利略的苦惱》收錄五篇作品:〈墜落〉、〈操控〉、〈密室〉、〈指引〉、〈擾亂〉。〈墜落〉發表於2006年,其餘為2008年。
  
  我從日劇開始看伽利略系列,初始搭檔就是湯川學與內海薰,原來內海薰小說首登場在〈墜落〉,功用是替湯川學跟警方之間解凍。(據說是《嫌疑犯X的獻身》裡兩造不快,湯川學拒絕再跟警方合作。這部我也只看了電影,還沒看原著。)也就是,就小說而言,我只看了《偵探伽利略》與《伽利略的苦惱》。
  
  進入正題。
  
  《伽利略的苦惱》與《偵探伽利略》比起來,湯川學真的有『人味』多了,並不是指湯川學本來冷酷無情,原著裡他並非日劇中那種怪咖,而是他本來就只對『實驗』(各種科學現象、原理)有興趣,告訴警方推理結果是附帶的、被硬凹的,可是這本小說收錄的案件有牽扯到恩師、也有牽扯到同學,讓他開始考慮人心對案件造成的影響。
  
  內海於〈墜落〉初登場即展現她的女性特質,確實可以注意到草薙(或其他男警)不以為意的地方,例如從放在玄關上的箱子推測兇手是熟人與否,因為箱子裡是女性內衣,對男警來說,只要放的是箱子,管他裡面是什麼都無所謂,可是對女生來說,看到箱子就知道裡面裝了內衣,尤其又是比較拘謹的日本人,理應在『客人』拜訪時把箱子收起來。多了內海的觀點,警方辦案應該順很多,不過她也會有女性固執的地方(笑),兩相折扣算是……順了一點。(喂)
  
  〈操控〉一篇倒是出我意料,我本來以為兇手是__,因為__已經幫__ __了嘛,那不就表示__對__的__嗎!(喂)可是,即如前言所說,將更周詳的人心考慮進去,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姑且不論案件,我覺得湯川這個恩師實在……。嗯,因為只關注學術研究,隨便相親娶了個老婆生了個孩子,但是完全將他們棄之不顧,只知道提供金錢作為家用,我看他老婆幾歲他都不知道,小孩子名字能記得是萬幸,雖然之前的年代確實有很多這種一家之主,不過發生後面的案件實在是自找的沒錯啊。
  
   〈密室〉算是一個小短篇,整體來說沒有很令我驚豔的地方。〈指引〉也是,別說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連能勉強提振精神的片段都沒有,用問話就把兇手問出來了,與其說是推理作品,不如看為湯川的表態之作,展現湯川的觀點還比案件重要。但〈指引〉還是告訴我們兩件事:一、家裡有錢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二、最好養條凶狠會吠會咬人的狗。(咳)
  
   〈擾亂〉的凶手型態跟《偵探伽利略》中〈爆炸〉的凶手很像,因為一點小事就放棄自己的人生,而且把罪都怪到別人頭上,這種人不管遇到什麼事,從走路跌倒吃飯噎到發票沒對中到女朋友對人走兒子不是自己的,全部都是別人害的就對了,而這次倒楣的正是湯川學,就因為他_______(是說挑中他也不冤枉,他本來就是容易得罪別人的人),兇手覺得自己一輩子都被他毀了,手上又剛好有台____的機器,於是就用機器來殺人,所謂小人得志大不幸,大概就是這種狀況。至於利用一般人意料之外的機器犯案,這種犯案型態又跟《偵探伽利略》中的〈壞死〉一致,〈擾亂〉大概就是〈爆炸〉跟〈壞死〉結合後脫胎換骨之作吧!(不過我還是要說這個凶手很爛。他唯一的優點應該是狐假虎威的技能高超吧。)  
  
  這次看《伽利略的苦惱》忽然覺得東野的筆調很老派,不急不徐,即使諷刺也很溫和,不過想想,他的作品應該都這樣吧!再說許多日本名家都是不急不徐的風格,筆調清晰,敘事簡潔,是日本人都這樣?還是這樣才會紅?或者是翻譯的問題咧?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IME1.JPG
  注意
此篇心得透露《我遺失的時間》許多內容,如果想自行閱讀,就別看這篇心得。但我之所以透露這麼多內容,是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很特別,如果想收看什麼平安幸福的完美故事,拜託,千萬別翻開這本書,真的
  以下進入正文。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offee1.JPG   
 
  第一杯咖啡滿足口腹之慾,第二杯咖啡引人深思,第三杯咖啡給予祝福;阿比西尼亞人相信這三杯咖啡能使人靈性昇華。
  這本小說也像一杯一杯的咖啡,每部歷程各有風味;蘿蔔頭羅伯特.華里斯,放蕩不羈債台高築的奢糜青年,某日清晨餐館一杯有鏽味的咖啡改變了他的人生,父親從此斷絕金援,他只好為品克先生編寫一本『咖啡風味分類手冊』,品嚐他們採買到的各式咖啡,將咖啡的風味化為文字,以供遠赴異國的採買員分辨、採購所需的咖啡。
  
  小說的開頭令我想到《香水》,確實要將嗅覺、味覺化為一般人都能聯想、感同身受的文字並不容易,栗子香、煙薰味、肉桂野萊姆忍冬榛果……甚至是鉛筆屑或溼毛巾,華里斯必須確實描述咖啡沖泡後的口味,手冊才能被完全理解、運用,就連描述外觀都不能像華里斯過往詩意耽美的風格:這堆咖啡豆像絕望一般暗黑深沈、那堆像美德一樣金黃燦爛,而得找出最恰當的形容:到底是跟烏鴉一樣黑、柏油一樣黑,還是跟無煙煤一樣黑。
  
  作者巨細靡遺的描述雖然令我佩服,恨不得我看書時也能喝到書中的咖啡,一起體會咖啡的酸苦百感,但又覺得有些設定太老梗。首先,男主角要不是『有錢人家的子弟』就是『學習文學的年輕人』,學文學幾乎等於什麼都不會,華人也有句話叫『百無一用是書生』,可見這是東西方通識(喂)。如果是有錢人,就可能愛上窮人、僕人或妓女,如果是窮鬼,就恰恰相反愛上富家女。《咖啡神之雫》中,設定接近後者。
  
  然後咧,華里斯愛上雇主的女兒品克.艾蜜莉小姐,為了順利迎娶美人,被品克派去未知的大陸種植咖啡豆,偏偏在那邊遇到了更美好的女人、一生的真愛,書中又會大花篇幅描述這女生有多好與他們的戀愛故事,故事發展得好,書就結束了,故事發展不好,男主角就得大病一場,也對啦,總要把他弄回去家鄉在沈澱中(其實通常是為了女人)寫下自己的歷險過程,書名就跟讀者手中拿到的書一樣。這些都感覺老梗。
  
  幸好,小說設定雖然老梗,作者的文筆跟誠意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就像連喝了三杯咖啡,雖然有時咖啡帶了點輕微的酸味,卻也香醇濃密,讓人心滿意足。
(哎,香醇濃密,多不精密的形容詞。)《咖啡神之雫》滿滿四百多頁,不只寫華里斯的『浪漫情事』(咳),更寫他身處的社會動盪,寫咖啡的空頭交易,寫味道與情慾,寫女權的發聲,寫品牌行銷,甚至是女性的『歇斯底里』,我從品克先生處看到為何人要莫忘初衷,從貝伊處理解千萬別負擔自己負擔不起的商品,從艾蜜莉身上,則感受到那時代女性的勇敢與悲哀。(或者我也疑惑為什麼每天嫖妓都不會得性病的
  
  好好的咖啡因為商人介入燃燒起漫天的煙霧,倫敦、歐洲、南美洲……,商人販賣看不見的咖啡(未來咖啡),卻燃燒倉儲裡黑寶石一般的咖啡豆,濃煙形成雲霧,等到下雨時,每滴雨水都帶了咖啡味,用最俗濫的比喻,就像是咖啡的眼淚。(沒關係我不是作家,多爛都可以。)下過咖啡淚水的城市,就連販售咖啡的咖啡愛好者,也難以尋獲真正的好咖啡。
  
  商人通常這麼做:他們將80%粗劣的便宜咖啡混入20%的好咖啡,包裝成知名品牌出售,這算是有良心的比例了,還有人混入菊苣、燕麥、烤過的玉米甚至高粱,再用炭灰跟糖漿調味。當品克先生要求華里斯比照辦理,華里斯拒絕了,他說每種咖啡都有它獨特的風味,無法雜混,然而艾蜜莉捧著她心愛的咖啡豆說:『爪哇咖啡的口感很好,味道卻很淡。摩卡似乎正好相反,味道很香,口感卻很稀薄。這兩種混在一起,就能調配出比較能讓人喜愛的咖啡。』華里斯雖然只喜歡咖啡的原味,像是爪哇咖啡的香氣、肯亞咖啡的口感,剛沖泡出來的瓜地馬拉……,為了所愛的女人他還是調配了幾種混合咖啡,成品甚至大受歡迎。
  
  華里斯從『一生一次』至愛的女人手中喝到阿比西尼亞儀式的三杯咖啡,他說第四杯咖啡『沒有名字,卻是苦澀的,是情人躺在床上,望著所愛的人,穿著橘黃色長袍,走過黑暗的巷子,回到擁有她的男人身邊』,但最後他學會愛有很多種風貌,就像咖啡有著多樣性的風味,我想他後來嗅聞薰衣草、迷迭香、佛手柑混合的氣息時,手指滑過咖啡豆時,一定都會想起艾蜜莉吧。《第四杯咖啡》原名《咖啡的多樣性風味》,品嚐過後,我認為它就像一大杯的混合咖啡,值得讀者細細品嚐辨認出風貌與原味,即是各自所認知的,第四杯咖啡。
  
  
  PS1:感謝繁星多媒體提供試讀機會。
  PS2:本書報名試讀時暫名《咖啡的多樣性風味》,寫心得時更為《第四杯咖啡》,正式出版則為《咖啡神之雫》。
  PS3:保留我當初找到的外文版書封。

  
various_flavors_of_coffee.jpg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nk2.JPG
ink3.JPG
  
  太精采了!
  昨晚我腦袋裡亂七八糟的,無法決定接下來要看什麼書,所以喀掉3集的日劇,喀完打算翻個幾頁閒書(其實我都在看閒書,正確來講,這本是不在閱讀清單上的書)就去睡覺,但《墨水心》就像流淌蜜汁的玫瑰雞腿,就算不餓也一定能吃下,我徹夜把它看完了,不過有沒有在酣睏下錯把玫瑰雞腿吃成脆皮燒肉就不確定了。反正都很好吃。
  
  還有什麼比召喚出書中事物更讓愛書人興奮的技能呢?當夢寐以求的那些人物活生生出現在自己眼前。
  莫提瑪,書中另有稱號——魔法舌頭,當他朗讀一個一個文字架構出的場景、人物時,一切便如在眼前,他述說沙漠的風暴,便有強風刮過你的臉、黃沙流過你的指尖;他朗讀冰冷的雪日,你最好是穿上最高級的羽絨衣,沒有人不臣服他的魅力,想聽他說遍全世界的故事。
  但對莫提瑪來說,『那天』的災難發生後,他就再也不願朗讀任何一本書籍,他寧願自己從來沒有這種能力,他試圖彌補自己造成的災難卻力不從心。  
  
  美琪有記憶以來家中就堆滿了書,房間、廚房、客廳、廁所……她跟莫總是在移動、搬家,但不管到哪裡,總是帶著心愛的書。對美琪來講,莫是書醫,修復受損的書籍重新裝幀,也是她最愛的父親,啟蒙她對書的愛好——但莫從不唸書給她聽。莫當然會跟她說話,也會唸些他自創的故事,只是不會朗讀那些付諸鉛字的美好作品。某個夜裡,美琪看見一名陌生人站在家門口,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能夠藉由朗讀把書中美好的人、物召喚出來當然是人人稱羨的絕技,問題是莫的能力不夠準確,每當有人或物從書中被喚出,也必須有現實世界的人或物被捲入書裡,什麼東西被喚出、又是什麼東西被換入,莫都無法決定也不能預測。舉例來說,很多人都想要哆啦A夢,可是喚出胖虎要幹嘛咧?聽他唱歌嗎?更慘一點,我們或許想要養一隻Ring當寵物(《小飛俠》中的精靈),卻不想叫出鱷魚被牠吃掉;我們想要阿里巴巴的金銀珠寶,不想被四十大盜拿刀砍啊!最可怕的是這種『交換』不可逆,不是發現換錯了,闔上書就能取消重來。
  
  正是因為莫的能力具有不確定性,這才推展了精采刺激的劇情。(哆啦A夢如果每次都能準確拿出道具,我們就不用進電影院看大長篇了。)莫恨不得自己從未擁有的能力,美琪卻巴不得繼承;被喚出的人有的想回去,有的懼怕回去;人心真是複雜深邃。
  
  《墨水心》被搬上大銀幕,由登登登登不藍燈費寫布蘭登.費雪主演,像這樣先看過原著而且覺得很好看的書,我總害怕去看電影,怕我跟導演的意見不一,看著看著要不生氣要不失望,但我又想看登登登登,真是兩難啊。看過的人可以告訴我,嗯,能看嗎?不要太差就可以了。(喂)別告訴我被改成什麼樣子,能不能看,這樣就好,感恩啊!
  
  PS《墨水心》是墨水三部曲第一本,接下來是《墨水血》、《墨水死》。不過我歸還《墨水心》時只看見《墨水死》,又不確定能不能跳著看,所以這系列完食還需要點時間。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D1.JPG 
  
  我通常不喜歡翻看書籍最前方的『導讀』、『推薦序』甚或『賞析』,它們往往破壞我自行閱讀的樂趣,《死亡的益處》是特例,有鑑主題的特殊,我建議先看過王浩威的導讀再進入本文。
  這不是一本小說,而是心理治療師珍.賽佛博士提出的『關於父母死亡後,子女能獲得的益處。』不是指保險金或什麼龐大家業。
  『從父母的死亡獲得益處』聽起來很驚悚,不管是中方或西方的主流文化,在道德上都會譴責這樣的想法:爸爸/媽媽死掉後,我覺得好輕鬆,好愉快,我彷彿變了人,重獲新生!——即使心裡真的這麼想,也絕對不能說出來,否則會變成過街老鼠。
  而珍.賽佛不僅大聲說出來,還著作廣為宣傳,書中除了自己的經驗,亦分享其他數十個案例。
  
  作者於書中提到她在接受心理分析的訓練時,曾有位講師正色宣布:「成為優秀治療師的先決條件,是有一位憂鬱的母親。」所有人都很吃驚,可不一會兒,他們都笑了,因為在場所有人確實都擁有一位憂鬱的母親。
  珍.賽佛並非不孝,也非著作詆毀她的母親,事實上,父母去世後在心理所受的影響愈大,就是愈有可能獲得益處的人。因為珍.賽佛自覺性的進行心理探索、挖掘、重整,才有這本書的問世。
  
  書中提到現代人平均壽命增長,親子生命交疊的時間往往長達五十年或更久,在正常的狀態下,青壯年失親會是最常見的喪親類型,但也最少人研究,喪偶、兒童失親、甚至白髮送黑髮的研究反而比較多,因為一般認為青壯年已經可以承受父母的離去,能夠圓滿、完美地應對。作者說:『很少成人料得到,失去對他們目前生活來說無足輕重的父母時,自己竟然會感到失依、憂鬱、撼動或麻木(更別說如釋重負)。結果,他們必須在一無所知或毫無引導的情況下,獨力度過這個重要的心理轉型期。』
  
  不管有沒有(意願、必要)從父母的死亡獲得益處,我認為珍.賽佛的著眼點值得嘉許,而她有勇氣深入剖析自己與母親的關係也令人佩服。
  
   珍.賽佛的母親擁有許多美好的特質,珍.賽佛也為之驕傲,然而珍.賽佛不理解的是:自己身為一個資深的心理分析師,卻無法讓自己放鬆,她被某種不知名的焦慮逼迫,幼年以來總是身處恐懼之中,她無法克服自己甚至不知道面貌為何的軟弱,『身為分析師卻無法穿透自己心靈傷勢最重的一部分,就如同健身教練放任自 己身材走樣一般。』幸也不幸,至少心理分析師心靈深處的傷害藏在病人看不見的地方。
  
  奇蹟般地,母親去世後她漸漸感到輕鬆,這時她已執業三十年了。她一一去回想探討,一層一層不容馬虎地深入,儘量客觀抽離將自己當成案例,這才發現『死亡』不只帶來壞處,也有好的一面。她終於可以擺脫數十年來母親加予她的心靈箝制,這是她母親在世時,她不敢面對的禁區。
  
   為此她募集徵求了許多『認為從父母死亡中獲得益處』的案例,呈現在書中的案例背景十分廣泛,有些個案的父母社經地位甚高,有些則不比流浪漢好到哪去,有些個案對象是父母最寵愛的子女,也有些是被父母施暴的受害者。作者似乎有意昭示,父母的成熟度(跟社經地位、受教程度沒有高度相關)才是主因,有不成熟的父母,就可能有受害的子女,這些子女只能在父母亡故後獲得重新生長的機會。
  
  王浩威在導讀中提到:『只是,也許是有些遺憾的,書中的案例描述裡,對個案的同理似乎大於個案的父母。作者對個案的父母雖然沒有太多的直接描述,但透過這許多的間接描述,每一位父母就算沒嚴重到成為子女情感的吸血鬼,至少也都是不成熟的。』
  
   哎,就我所知,這世上不成熟的父母反而佔了多數。一般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早就被我加上但書『可惜多的是不成熟的父母』,事實上我很懷疑,真的有所謂成熟的父母嗎?真的有父母『不曾傷害過』小孩嗎?即使是在最和諧甜蜜的家庭之中,子女真能『無條件接受』父母的一切嗎?難道父母沒有任何一絲小地方是子女『無法忍受』進而造成『負面影響』的嗎?『愛之不能掩其惡』,聖嚴法師說: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有時跟父母的關係也是如此。
  
  珍.賽佛提供了一個量表,在我們進行心靈盤點時可以使用:
  一、從父母處得到而珍惜的
  二、沒得到而遺憾的
  三、得到卻想捨棄的
  四、需要但父母無力給予的
  
   對珍.賽佛來講,因為母親的影響如此巨大,讓她在失去母親後才得以舒緩桎梏,在她分享的案例之中,我特別同情那些親力親為照顧年邁父母的人,長久照顧慢性病患是非常艱辛的任務,而且他們無所遁逃,連『眼不見為淨』都不行,跟父母身處同個屋簷看他們渺小脆弱或是憤懣不平的姿態很難受,有些機車的父母會讓子女覺得『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吃喜歡的美食』都是罪過,遑論『丟下他們出門走走散心』,而子女也容易有愧疚、罪惡感,不管身心都受到束縛。(強調,是有些機車的父母!不是全部!)這種狀況,真的很難在父母在世時就得到解脫。
  
  不過對尚未失去父母的讀者來說,有些部分我們現在就可以進行盤點,本書的用意雖如副標所言『失去父母,是我們二度成長的機會』,但有些成長不需要等到父母亡故。如作者所說,跟父母的關係,『心靈盤點』應該時時進行,隨時都是『進行式』,能夠把自己跟父母之間的愛恨情仇釐得愈清楚,愈早作出因應,就可以愈早享受『重生的益處』,在這點上,是把作者的用意作了正向的延伸,希望大家受惠。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steal1.JPG 
  

  一對俊美夫妻生下一個醜小孩的機率有多高?
  不是外遇,沒有整形,貨真價實的一對俊美夫妻生下一個醜小孩,而且,還是醜得跟豬一樣的小孩:耳朵幾乎貼在腦袋上,皮膚白得像泡過水,小小的眼睛,鼻子既扁且寬。
  這孩子因為外貌備受排擠霸凌,他被取個綽號就叫小豬。
  任誰看到他都會贊同這個綽號,遠勝他的真名,米契.布朗。
 
  長得像頭豬的米契.布朗偏偏比大多數的人類都聰明,他長大後成了科學家,研究出藍眼的基因規則,從此只要有錢,即使華人夫妻也可以替自己的孩子選擇一對藍眼珠,米契.布朗為此賺了一生花不盡的錢。
  然而花不盡的財富不能解除米契.布朗的疑惑:他雙親的基因,到底在他身上出了什麼錯?
  他要重來一次。
  他要重新組合已故雙親的基因。
  他違反了起碼五十條法律,終於替他父母留下的胚胎找了代理孕母,這一次,雙親的完美基因終於可以在他的手足上呈現了!(即使名義上是他兒子)
  可是他的手足一出生,他都還沒瞥到一眼,孩子就被綁架了……
  
揪~~~~~竟究竟,這孩子會是個帥哥美女,還是小小豬一枚,不管是活人是屍體,都要經歷半本小說等主角把他抓回來看一眼才能知曉了!
  
  姑且不論基因庫的多樣性,如果有愈來愈多的基因賊,外表就真的愈來愈不重要嗎?當傑克指責小豬出售藍眼基因時,小豬回答:等大家受夠一世紀的藍眼寶寶後,寶寶眼睛顏色就會恢復正常了。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
  可是人心複雜,有時人想要一個藍眼寶寶,不僅僅因為藍眼漂亮而已,這點可以從書中人物錯綜複雜的親屬關係得到旁證。
  當精子卵子子宮基因都可以隨心所欲控制,之前的鄉土連續劇
姦情滿天下『真情滿天下』不過是小兒科,我們再也無法從外表判斷『啊,跟爸爸長得好像啊』、『這一定是誰家的孩子』,就算驗DNA也難以確認,屆時我們大可拿狸貓換太子了!(說不定狸貓跟皇帝的基因還比較接近
  被基因玩弄的小豬自幼備受欺凌,刺激他長大後鑽研基因規則,可惜他雖是個頂尖的基因賊,卻無法參透人心的奧妙,長相出色的孩子就能過得比他好嗎?嗯哼,那可不一定。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llen2_inv.jpg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eno.JPG 
  
  我挺喜歡這本的。(尤其是比起完全不能說服我的《高爾夫球場命案》。)
  大芝心說得好:「一本好的推理小說,要在結束時讓人恍然大悟,原來線索都已經透露出來給讀者,只是閱讀時沒發現!如果看完時覺得兇手根本就是個路人,那這本就不好。」
  我深深同意。
  有些作者根本不把推理小說當推理小說,完全漠視推理二字,沒有邏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對,尤其是某些新潮的日本推理小說,哼,嘖!(嘖,齒擦音,表示不屑。)我也有句話嚴正表達我的立場,『看完小說發現兇手是個莫名其妙冒出來的路人時,我只想當兇手殺了作者!」
  這就是個老派推理迷的心聲。
  
  在平靜無波的小鎮,『消息報』等於整個鎮共用的大白板,沒有一戶人家不看消息報,即使每週的消息大同小異,鎮上的人仍然會在早餐中碎碎唸看完它。某天,消息報出現了一則『謀殺啟事』,預告了時間地點將有謀殺發生,敬請好友前來參加,不另通知。晚上,當所有湊熱鬧的人來到命案地點『小圍場』參加殺人遊戲,碰碰碰,殺人遊戲就正式展開啦!
  
  《謀殺啟事》一書給了讀者很多很多的線索,只不過用更多的線索混淆視聽,只要能在一堆情報中篩出有用的東西,最少有8成的機率篩出凶手、猜出行凶原因。
  其實我一開始就咬定凶手了,坦白講,很容易猜,但我漏掉太多線索,並沒有猜出行凶原因,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謀殺啟事》表現持平、穩定,雖然不到『精采絕倫不容錯過』的程度,但也值得推薦,如果是跟我一樣的老派推理迷,就更可以看一看啦!  
  
  ps:其實這本《謀殺啟事》是大芝心買給我的禮物,我們在小蜜月旅行時發現一間二手書店,有一整套的阿嘉莎.克莉絲蒂,人在外地攜書不易,我只挑了三本,就是本書跟《高爾夫球場命案》、《五隻小豬之歌》,但我回家才發現《五隻小豬之歌》已經看過了,還寫過心得,當初寫心得的原因就是怕我自己忘了看過那本書!我真的很不擅長記書名。
  啊,所以我要說的是什麼呢?大芝心,等你發達買一整套阿嘉莎.克莉絲蒂給我,我們就不用害怕買重複了,好嗎?(燦笑)我幫你播放主題曲喔!『我願作個好爸爸,天天工作努力賺錢,不管走到哪裡,老婆有錢花!小孩有錢花!』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IE.JPG 
  警告!完全劇透!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ITE.JPG 
 
  封面設計很美,如果你在書局看到,可以發現書封閃耀著珍珠粉的光澤,文案上還有眼尖的輕熟女不會錯過的關鍵字:情節媲美「慾望城市」;我太年輕(咳)沒看慾望城市,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辦法媲美,然而我很快把書看完,確定我喜歡這個系列。
  
  不管從情節、步調、氛圍來看,都可以感受作者寫小說駕輕就熟的功力,《白色約定》輕盈卻不膚淺,甜蜜而不噁心,相信適合許多人閱讀。
  
  女主角小麥(其實這暱稱讓我想到某速食業,可是書裡幾乎都叫這個暱稱而非麥坎席)8歲的時候已經結過14次婚。(別怕,這不是什麼10歲離婚的悲慘故事!)
  她跟她最好的3個朋友與好友的1個弟弟各結了2次,1次新娘1次新郎,另外6次的對象是2隻狗、3隻貓跟1隻兔子。(別怕,這也不是數學題!)
  她在無數的婚禮上擔任過伴娘、女儐相、男儐相、伴郎跟證婚人。
  那些婚禮都很美好,但頂多維持一個下午,沒關係,婚姻都是無常的,小麥的爸爸或媽媽都結過兩次婚就是明證。(至少在她8歲的時候是2次。)
  不過……小麥還是喜歡上擔任婚禮攝影,因為,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能將那些快樂時光永久保存……
  
  一般都說上帝關了你一扇門就會留你一扇窗,對小麥來說也許就是如此吧!小麥有對不盡責的父母,爸爸跟媽媽離婚後就浪跡天涯不知道何去何從(而且還比較喜歡她的同父異母妹妹),媽媽只會無止境壓榨她,壓榨她的金錢,壓榨她的心靈……幸好還有三個好友無條件支持她。
  
  雖然我還年輕(咳咳)但也活了二十幾年,深深體認到互相了解支持的好友可遇不可求,真的,好的朋友比一個好的戀人還難得,很多人會極力追求另一半、為愛犧牲奉獻不求回報,對朋友,那就不一定了——可是小麥卻有三個交心的死黨,這是我最羨慕的地方。
  
  小麥、帕可、艾瑪、蘿瑞,四個姊妹淘,她們從小一起玩結婚遊戲,長大後由帕可帶頭一起經營『誓約』婚約顧問公司幫新人策劃婚禮,她們就住在帕可的老家裡,彼此合作無間。策劃婚禮是個光鮮亮麗卻不討好的工作,結過婚的人就曉得,這邊要這樣這樣,那邊要那樣那樣,老媽說怎樣怎樣,未來的婆婆又說怎樣怎樣,隨時會在3秒內改變上一個決定——而且是反覆改變——就如書中所說,改到最後連新人都搞不懂改到哪個版本了,因為特別重視,所以標準特別嚴苛。『誓約』卻能讓每對新人如願。
  
  小麥雖然有個讓人非常不齒的媽媽,卻也非常幸運遇到卡特。卡特根本不是她會喜歡的類型,應該說,不是她幫自己『設定』的喜歡的類型,她根本就不想認真談戀愛,不想要婚姻,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都是屁話(這是她媽的評語,真的是她媽的,我沒罵人),偏偏卡特是個認真的人,不過小麥還是光速般地墜入愛河,看她一邊提醒自己『慢點慢點不可以』,一邊又忍不住『撩下去』,真的讓人莞爾,因為不能『頻繁地講電話』,所以就『頻繁地在對方答錄機留言』這招簡直是天才!
  
  想要來點輕鬆浪漫的愛情故事,《白色約定》就是了,有四個姊妹淘嘛,所以這系列會有四本(笑),下一本是預定11月出版的《玫瑰花嫁》,主角則是隨時隨地都能聞到戀愛氣息的艾瑪,精采可期,四個人裡我最想看的應該是帕可,因為她從小就是婚禮策劃狂,還是衣櫃界的英格蘭女皇,最好來個4+1本,我也想看她弟弟的故事,哈!所以說,作者,還有4本耶!快點出!(敲碗)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VE.JPG  
  湊佳苗上一本《告白》大獲好評但我還來不及看,《贖罪》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把它看完了,看完的感覺很過癮,接下來開始頭大:「心得怎麼寫?」我想了三禮拜,眼看今天截止,還是沒啥頭緒,我寫試讀心得不喜歡破梗,最好劇情也別講,以免給人帶來既定印象,破壞自己閱讀的樂趣,但要說《贖罪》的精采之處,那是非破梗不可,實在讓我難以取捨,只好硬著頭皮寫寫看了!
  
  誰也沒料到純樸小鎮居然會發生命案,受害者是一名10歲的小女孩——英未理。她放假時回學校遊玩,被帶到游泳池的更衣間慘遭姦殺。
  與她同行遊玩的還有4個女孩,為什麼陌生人偏偏挑選了英未理?不可考;陌生人是跟5個小孩搭訕聊天後挑出英未理把她帶走的,也就是說剩下的4個小孩都看過兇手,然而問她們兇手長什麼樣子,居然全都說不知道?五官說不出來、身高說不出來、就連衣服顏色都說不出來?就算這4個女孩只有10歲,可能嗎?
  
  ——英未理的母親無法相信。
  
  她將4個女孩叫到面前:「在追捕時效期滿前,妳們去找出兇手來!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然而英未理失去的可是一條生命,這教她們如何補償?背負著人命之罪,她們要怎麼過十歲之後、漫長的人生?
  
  哎,別說英未理的母親無法相信,要是我我也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遭遇事故是一回事,明明看到犯人卻說不出來又是另一回事,而且還有4個耶?純樸的小鎮即使有外來者也容易追蹤,何況還有4個目擊證人,居然抓不到犯人、連一個嫌疑犯也孵不出來?如果是我,痛失獨生女又遇到這種狀況,我應該會把4個小女生都殺了吧!比較起來,英未理的媽媽算很客氣了。
  
  然而聽4個女生成人後各自表述當時的情形,與她們之後背著罪度過的人生,確實,她們也只是無辜的受害者。
  
  4個女孩到更衣間發現英未理的屍體後,紗英負責守著屍體,當大人終於出現來解救她,她回家後媽媽拍著她的背:「幸好不是妳。」她看到英未理兩腿間的血,把『生理期』跟『被姦殺』連結起來而深深恐懼,成人後生理期也一直沒有來。
  
  4個女孩到更衣間發現英未理的屍體後,平常發號施令的真紀分配好工作後說她要通知老師,可是她逃跑了,跑回家裡躲起來,因而被媽媽痛斥沒用。她為了彌補之前的過錯更努力作個『有用的人』,卻意外捲入另一則命案,被指責為殺人兇手。
  
  4個女孩到更衣間發現英未理的屍體後,晶子負責通知英未理的媽媽,英未理的媽媽推了她一把,她撞到頭,流了血,從此受頭痛所擾,人一直在恍惚間過活,最後為了救英未理犯下不可逆的錯誤。
  
  4個女孩到更衣間發現英未理的屍體後,由佳負責找警察,報案後卻沒有人來接她,警察只好送她回家:原來媽媽正為了姊姊的氣喘在做蔬菜冷湯,責怪由佳為什麼不自己走回家就好。由佳為此愛上警察,拚命想找尋線索幫自己喜歡的人破案獲功,但近視的她當天根本看不清楚……
  
  4個人裡面我最討厭真紀如果只能殺一個抵命我一定選她。奇妙的是,當四人個自表述後,事件的樣貌漸漸被拼湊起來,原來她們真的能夠找出兇手是誰,之所以蹉跎了這麼多年,一切都因人心幽微。
  
  《贖罪》的兇手到底是誰,其實不那麼重要,這不是一本推理小說,湊佳苗緩緩描述的其實是人性的陰暗面——導致這麼多人背負這麼多年的罪;一點點,只要一個人隱瞞一點點,就無法窺見真相的樣貌,原來這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真諦。
  
  真要說起來,我對作者設定的真凶跟犯案起由感到非常不能接受,騙我不知道日本有一億人口嗎?最好是這麼巧啦!居然可以____進而____,而且還是____,____跟____簡直倒楣到爆炸嘛!空白處到底要填入什麼咧,相信看完《贖罪》就有答案了!(喂!)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