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xinsrc_292030514085506229117.jpg    
  
  
  前陣子跟友人聊天,她說恐龍法官這麼多,讓人心寒,雖然我不是法律人,還是就我所知跟她解釋一番,唉,這幾天,恐龍法官又變成熱門名詞了。(不管真相怎樣,這詞出現總沒好事。)
  
  「恐龍法官」好像是媒體開始使用的名詞,指稱對象應該是那些『未依照人情義理判訴』的法官。(我跟媒體不熟,所以說好像跟應該,不對了請指正。)
  
  直接切入重點吧,法官就是要依法判理,不是要按人情義理,如果覺得法官依循的法律有問題,那該問自己投給哪些立法委員,而不是去審判那些辛苦考上法官一職的人。
  
  問題:什麼狀況下法官會判一個『犯案』的人『無罪』?
  首先,在法律上,不能證明其有罪的都是無罪。不然我們動不動抓路人來說他有罪就好。
  在此前提下,不是法律人的我能想出3個答案:
  1.警察找不到證據或找到的罪證不足,這是警察無能。(我怕被告,加一條犯案人技術高超。)
  2.犯人犯了A罪,檢察官卻說他犯了B罪,法官當然只能判無罪。這是檢察官腦殘。(注意!法官『不能』在法庭上說這是A罪,檢察官你回家練練再來,就算法官真的知道犯人犯了A罪,也只能說在B罪上,犯人無罪開釋!)
  3.犯人犯了A罪,罪証確鑿,檢察官也沒腦殘,法官自己認知出問題判無罪,這才可能是恐龍法官出沒。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法官這麼多,有沒有恐龍法官的存在?我猜當然有,但是數量沒有『媒體指稱』的那麼多。在答案1跟答案2的狀況下,媒體還是喜歡將一切歸咎於3,對媒體來說,要查證是1是2還是3似乎很困難,有些使用『恐龍法官』一詞的記者,可能連『裁定』跟『判決』都分不出差異,再說『恐龍法官』遠比『無能警察』或『腦殘檢察官』有煽動性,現在的媒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把收益擺在真相之前。除了「恐龍法官」一詞,媒體還很愛用『重判』或『輕判』,問題是大部分的狀況下法官都是『依法判理』,沒有輕重的問題,法律說A罪判5-10年,不能因為民眾覺得A罪應該判到死,就說判刑7年是『輕判』,民眾覺得沒什麼的B罪應該判1年到3年,判刑2年也不叫『重判』。或許真的有重判或輕判,但沒有媒體指稱的那麼多。
  
  這次的『性侵犯5萬元交保』,甚至還不到審判,而是羈押與否就鬧得沸沸揚揚。某TXXX的新聞稿寫著『來台灣找男友,日本女大生卻在捷運站附近迷路,被假好心的43歲的謝姓司機載往山區性侵得逞,不堪受辱憤而報警,警方根據監視器拍到的車牌,找到謝姓計程車駕駛移送法辦,檢察官認定這名色狼司機涉嫌性侵,罪嫌重大,向法院聲請羈押,沒想到法官卻裁定5萬元交保。板橋地方法院庭長樊季康:「裁定羈押不能以涉重罪為羈押唯一理由,必須要被告有逃亡之虞,或是有串證滅供之虞。」』
  (PS:我不是對T台有意見,而是搜尋下去第一筆就跑出來了。)
  
  事實上,這次的爭議應該在於『法官認為檢察官聲請羈押的理由不夠充分』(就像我剛剛說的,即使法官認為這人該押,檢察官給的理由不夠,他就不能押),
當然檢察官則是認為『理由已經夠充分了,你法官應該自行判斷』,
這裡有篇算是比較簡單的說明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cheng-yi-huang/%E4%BE%8F%E7%BE%85%E7%B4%80%E5%85%AC%E5%9C%92%E7%B4%80%E4%BA%8B/10150276113013809 ,我想至少先看過這篇文章,再來指稱是誰錯了吧!(我沒說看過這篇文章就會認為法官對,確實我的幾個法律朋友都認為是檢察官的問題,但我的用意是對本案的法官公平一點,不要聽信媒體的片面之詞。)
  
  另外,促使我閒聊的是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12735718822215這個活動,不管法官、檢察官誰對誰錯,這活動我個人相當認同,別說我對媒體不友善,而是種種事證讓我不得不搖頭。
  
  前陣子我看到一篇新聞,主題是『大學生中文素質低下錯字連篇』,記者準備了幾個成語填空跑到某校去隨機抽樣,播放出來的畫面都是大學生答錯答錯答錯,問到幾個就有幾個答錯,呈現出來的答錯率是100%,問題是新聞報導後,我有友人跳出來,『啊,這有採訪到我,我全對耶,怎麼沒播出來』,媒體有說共採訪了多少人、其中答對與答錯的機率嗎?沒有,記者先擬定了一個主題,然後透過篩選抓人佐證:『你看,果然是這樣!』我說媒體你們這不是科學辦案嗎!(早年警察亂抓人來打,屈打成招都宣稱自己科學辦案。)更別說新聞媒體的錯字率也不低,像什麼把『洗盡鉛華』寫成『洗盡鉛筆』的只是明顯個案,我個人在看新聞報導就能抓出不少錯字,例如『小時候』變成『小時後』這種簡單的錯誤層出不窮,還有一種教人不能接受的,就是『顯而易見、根本不是錯字的錯字』,大芝心說他今天中午看某台,就看到一則『以後中藥進口可能要附檢驗證書』的新聞,於是字幕出現記者跑去採訪『中要航』老闆。媒體怎麼不來篇『記者素質低下』的報導呢?
  
  人很容易受『第一印象』影響,當媒體報導為A,民眾的印象就是A,即使後續更正為B,很抱歉,民眾的印象還停留在A,除非有身邊的人跳出來更正,否則民眾的印象就是AAAAAA,10年後問,還是A。媒體難道不應該更慎重發言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oheartsf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